该论坛作为中国文化产品国际营销年会的一部分,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鲁雁飞致辞时表示:“文化贸易在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繁荣与合作,增进民众相互了 解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届深圳文博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举办丝绸之路文化贸易论坛,即致力于构筑沿线国家间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的互动 平台。通过为沿线各国学术界及产业界提供直接交流与对话的机会,汇集各国历史文化遗产和设计人才等资源,增进理解、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实现不同文明互鉴 共荣。”
可以做到以产品养作品
深圳是我国首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的城市,创意设计产业发达。当传统的文明与年轻的城市相遇,就迸发了文化遗产与当代设计融合的多种可能性。在创新设计中,保护原有的文化生态不被破坏、不被改变,才是设计的精髓。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启动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2年的路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之初,有专家提出:谈传承保护慎谈发展。作为国 家级非遗项目评审、传承人评定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专家及评委,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美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海霞指出,很多人认为发展和创新会破坏非遗的原生 态,将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对立,问题主要出在没有将两者对应的对象分清楚,她说:“实际上,完全可以做到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的兼顾并行,以商养文,以产品 养作品。但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我们所谈及的保护传承的对象是那些传统的、原生态的作品,这是必须要遵从生产性保护原则和前提的,那就是坚持使用本真材 料、传统工艺和手工制作。因为它不是商品,不是量产的产品,它所对应的是收藏者、研究者和专业机构,所以坚持其真实性和传统性是生产制作的前提。”
提取文化元素后创新
然而,“我们的情感无法保存在玻璃、照片、石头里,某种程度上讲,博物馆是文化的坟墓”,立陶宛设计协会会长凯尔特尼斯表示,非遗不仅是过去的 东西,更是活生生的体验,就像灵魂一样虽然摸不到但是如果没有则无法生活下去。他说:“文化只有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才能生存下去,如果不能在生活中表达的 话,人们就会忘掉文化历史。”
因此,与所保护传承的原生态非遗项目不同的是,需要创新发展的是以传统文化元素为设计核心的产品,它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其属性应该是产 品、商品,它所对应的是市场和消费者,王海霞指出。例如,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抽取出艺术元素和图案纹样,进行创新设计,形成新的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 创意产品;又或者是,由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作品直接转化而来的产品,主要是通过其题材和内容的变化,功能的放大、改变来完成,但仍采用传统技艺生产而来 的产品。
在这一方面,深圳坂田由舞麒麟民俗而来的麒麟雕塑品的设计和营销就非常成功。据悉,在设计产品时,项目方邀请了三位来自菲律宾的国际知名的家居 产品设计师,有着对国际时尚的了解和装饰品市场的经验。他们在了解了舞麒麟的习俗和麒麟文化的含义后,设计出了八款不同的造型的麒麟雕塑,雕塑都采用了天 然和现代材质来制作,轻便、时尚、亮丽,对不同功能的麒麟,采用了不用的能够衬托出其辟邪、迎祥、镇宅等意蕴的材料加以体现。如用镜子的碎片镶嵌麟身,以 保留中国传统习俗中镜子驱鬼辟邪的功能,等等。这八款麒麟雕塑产品,在广交会上拿到了十多个国家的订单。
结合科技手段推广文化
相似的做法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印度、伊朗和立陶宛等实现。印度新德里国立时尚技术研究所纺织设计系主任苏哈丁格拉教授介绍了印度的手工设 计文化遗产,印度的纺织采用天然染料和手工编织,沿承传统中进行创新,在政府机构的帮助下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通过创意产业给手工业产品带来新的艺术价 值。来自印度的设计师乌玛普拉贾巴蒂也正与有机棉农业界合作,致力于开发一个印度当地叫“派鲁锡”的有机棉品牌。
在推广文化传承上,新的科技手段可以让文化更好更自然地进入百姓的生活。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丁亮表示,华强集团正在嘉峪关打造非物 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以高新科技和历史文化相结合推广文化,比如石榴作为常见的水果,是由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国内,在这个主题公园内,就通过高清科技幻象 和真人表演,把这个传说美轮美奂地展现出来,非常受孩子欢迎。此外,专门研发无轨车辆,通过高科技手段带着游客从西域一路沿途浏览直到长安,让游客有惊无 险赏心悦目,体会到丝绸之路的风光。
十竹斋木版水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杭州十竹斋艺术馆馆长魏立中也通过自身经验介绍说,优秀的版画技术要在当今社会中能够应用才能得到传承。
设计师扮演着重要角色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角度看,文化创意产品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衍生品,它承载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符号,是我们传承和保护非遗的一个重要 手段。但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离不开设计师的帮助,凯尔特尼斯说,设计可以成为一种非凡的工具,来帮助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设计 家们可以找到创新的方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范围内更加具有吸引力、更显而易见、更有趣、更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成为我们社会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设 计方案、新产品、新模型的一部分。当传统得到尊重,并且和创新和谐结合的时候,设计师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新的、更文明的,更具有文化性的生活方式。”
王海霞指出,非遗走向生活一定要通过创意,但要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下进行,需要大批设计师介入,不可能只依靠传承人。针对这一点,深圳大学副校 长、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文化部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李凤亮提出“活化传统”,产业不能开发过分,守正创新是进入当代创新最基本的路径。不能过于看中 传统,不然会湮灭传统,而应是活的传统。他同时指出,政府角色跟社会、企业不一样,政府应该多花时间精力金钱,把保护的这块做好,而传统文化进入产业的部 分则要鼓励社会来做。